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

开展社会救灾捐赠活动,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有效地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有利于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社会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过多年来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研讨。

一、救灾捐赠概述

救灾捐赠工作在我国有着古老的渊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救灾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救灾捐赠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救灾工作社会化的一块前沿阵地,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吸引了众多人士参与,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影响。

救灾捐赠,就其现代的意义而言,是指有组织、有管理、有发动的以救灾为目的,而开展的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每当发生天灾人祸,邻里、乡亲、亲友之间会互相接济,携手度过难关,体现出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一些宗教寺庙、大户和官宦人家也怀着行善积德、善有善报的心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这些民间的互助互济行为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局部和偶然的,难以成为大的凝聚力的群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救灾工作的新需要,救灾捐赠工作向着社会化和规范化迈进。在这个时期,救灾捐赠不断开拓领域,扩大影响,并在组织、发动、管理、宣传等方面得到加强,成为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同时加强了对救灾捐赠政策、管理和组织发动的领导,形成救灾捐赠立体化的新格局。

二、救灾捐赠特点

救灾捐赠既是社会救助事业的一部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实务性和操作性。在救灾捐赠中,救灾是目的,捐赠是手段,前者决定了救灾捐赠的动机、时效、计划、目标,并使之区别于一般社会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后者则决定了它的行动范围和方式。

救灾捐赠工作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捐赠一般没有长期具体的计划,而是受着突发事件的制约,其结果也难以预测。救灾捐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每次受灾的重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济,其服务对象往往是特定范围内的某些灾民群体,而在救灾捐赠中受到救济的灾民也是一次性的,具有救急的特点。第二,捐赠的发动对象是整个社会,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潜在的捐赠者。捐赠行为完全是出于捐赠单位或个人的自愿,且是无偿的支付,它只产生社会效益,无论是捐赠者还是管理者都不在其中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

三、救灾捐赠作用

救灾捐赠工作对灾区和救灾工作的作用,已随着救灾捐赠规模的扩大而变得举足轻重,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通过多年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认识到它能起到的五大基本作用。

第一,通过捐赠募集的大量资金和物资,有力的支援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同时也大大弥补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救济灾民,救灾经费严重不足的缺陷,体现了现代“立体救灾”观念的实践

以2008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为例,仅通过开展社会各界救灾捐赠募集到的救灾资金就达550多亿元,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对救济震区灾民和灾后重建等各项救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救灾款物使灾区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增强了灾区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稳定灾区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以及灾区的人心作用很大。灾区人民能够迅速摆脱灾害的影响,重建家园,发展经济,有利于保证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适应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未完,全文共4756字,当前显示14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