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汇报

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在农村基层,是实现较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选派到县村组织任职的年轻干部们工作做得怎么样呢。还存在那些困难和问题呢。下一步应着力加强那些工作呢。根据县委有关批示精神,我们对杨庙、庄墓、下塘、徐庙、张祠、沛河等乡镇10个村的选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到村任职的年轻干部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第一、他们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的贫困村、后进村,首先表现在村级组织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市场、竞争意识淡漠,且后继乏人,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党员队伍老化,新生力量不足,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战斗力不强;三是有的村级组织处于涣散状态,缺少“领头雁”,形不成领导核心。这些是导致各村贫困、后进的首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选派干部首先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抓整治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文件及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普及法律、公民道德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的各方面素质。其次,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通过培养、观察,及时将有事业心、年富力强、群众信任度高、“双带双强”好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岗位上来;同时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被调查的10个村共培养后备干部23名);特别是现在均已物色好继任书记人选。第三,注重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经过培养,对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者及时吸收入党。两年多来,10个村共发展党员56名(含正式、预备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名,为各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狠抓组织建设,各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焕发着勃勃生机,村“两委”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为村级经济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他们在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贫困村、后进村制度不完备,有的是空白。这是贫困村、后进村工作不正常、财务混乱的直接原因。无规矩不成方圆。选派干部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村里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使村工作有章可循。选派干部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各项财务能照章操作,规范运行。这样,改变了过去的混乱状况,工作局面逐步打开。选派干部陈家松说:“现在我即使不在村里,有任务有电话布置下去工作也能有效开展。”选派干部杨二红通过制度将责、权、利统一到村“两委”个人,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确定奖惩,年终工资、奖金、津贴差距在1200元至4700元之间。由于公开、公正、公平,大家不但没怨言,反而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


(未完,全文共5689字,当前显示12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