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托起工资增长目标的机制力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力争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最终达到翻番的目标。看到这则消息,正在通货膨胀高压下为生计而奔波的劳苦大众,确实倍感兴奋,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然而,政府的规划目标和百姓的憧憬能否变成现实,却仍然充满未知数,如果我们不能在机制转换上痛下功夫,那么百姓的生活压力或许依旧如故。

笔者认为,工资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以下几方面机制的重塑

一是经济增长机制的重塑。工资资长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规模的扩张,但更倚重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到国家小到作为国民经济细胞莫不如此。而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则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我国经济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特别是近两年,更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但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如资源大量消耗、土地迅速减少、环境急剧恶化、煤、电、油全面紧张。这说明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实现的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出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保证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又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这就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而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就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证而言,重点是要深化行政、金融、财税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等方面的机制改革。通过深化行政改革,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准确界定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实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和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充分发挥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深化金融、财税改革,并制定正确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通过深化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使其能够自觉地、有利可图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道路。

只有形成了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机制,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规模适度扩张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而为工资增长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未完,全文共3342字,当前显示10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