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农“体会重心呈八大演进态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纵深推进,"三农"问题的重心,焦点和任务在不断发展,嬗变.准确把握"三农"重心的演进大势,是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地指导"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

一,从"全耕社会"向"半耕社会"演进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全日制"农耕生活,种田一直是农民的主业,形成了稳固的"男耕女织"型小农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巨大内驱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强劲推动力,加速改变了乡土中国的社会形态.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力流入城市务工,真正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剩下"386199"(妇女儿童老年人)部队,"半耕半工"型结构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部分村庄,种田成了农民的副业.农村主要劳力非农化,次要劳力农业化,非农产业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标志着中国农村已从"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必经阶段.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作支撑.美国学者托达罗认为,农业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的维持生存的传统农业阶段;第二是混合和多样化的家庭农业阶段;第三阶段是专业化的现代农业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的"半耕社会"状态,实际上就是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如农业比较利益的劣势,分散农户家庭经营对大市场的不适应,农民收入低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土地抛荒并存,农业竞争力低与入世后冲击等.

在农业由主业成为副业,农村由全耕进入半耕,主要劳力由农业转向非农的全新历史阶段,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全局上,战略上审视"三农"问题的演变,不失时机地调整农业和农村工作重心.总体思路应是:培育一批精英,使那些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农民脱颖而出,造就具有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带头人;建好两支队伍,即农技代理队伍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服务保证;提升"三生"环境,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优化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树立四大理念,即树立大资源理念,统筹开发利用城乡国土,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树立大农业理念,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增强和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树立大市场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扩大流通范围,消除流通障碍,提高流通效率.树立大融合理念,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社会资源互动,使农村变成全社会的农村,使农民变为全社会的农民,在工农,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健康运行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从增强发展动力向提升发展能力演进

二十多年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释放了家庭能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效激活了农民的创业冲动;农民工进城真正结束了农民多少年来站在田埂上眺望城头的历史;取消长达2600年的"皇粮国税",又实行"三补政策"更使农民欣喜若狂.应该说,现在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是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也是农民积极性最高的时期.


(未完,全文共8965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