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利用“三资”开发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003年,我市积极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累计达到13.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到位0.53亿美元,投入工商资本5.2亿元、民间资本3.6亿元,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65个。“三资”开发农业,加快了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是带动了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三资”的导入,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利用“三资”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5个。江阴阳光集团投资1亿元,在新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和苗木引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各类优质苗木7000多亩。锡山安镇科技示范园吸收福建客商投资800万元用于高档花卉种植。惠山区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在洛社镇建成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种猪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生态养殖企业,已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滨湖区2003年建设的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在“三资”带动下,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极富活力的优势产业。全市已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万头猪场16个,万亩以上特种水产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优质蔬菜规模乡镇11个,千亩以上苗木镇10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水蜜桃、林特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由于“三资”的大量参与,全市经济作物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亩均产出比纯粮食作物高出许多。

三是推进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通过引进“三资”,同时制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达116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达12家。列入考核的4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利润实现同步

增长。我市龙头企业已涉足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竹制品、畜禽、水产等众多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带动了本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未完,全文共3226字,当前显示8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