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制约贫困地区我市农村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贫困地区沟壑纵横,山穷水恶,一般都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是其主要经济命脉。而农业的承载体,则是广袤的农村。因此,探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对策,对贫困地区搞好农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农民自身的知识素质不高,市场经济观念淡薄。目前,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0%。这些低知识化和无知识化的农村从业人员,既受自身认识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又受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只会简单地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将农业生产的目的一味锁定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中,追求四平八稳的平静生活,根本就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利润价值观念,更别奢谈什么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了。简单的思想认识,造就了简单的生产劳动,这是贫困地区农村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

2、政府引导不力,干部作风漂浮,农民仍旧采取被动应付式

的土地经营方式。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我们的政府部门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计划经济色彩仍然十分浓厚。部分领导习惯于高高在上和发布行政命令,习惯于作指示、听汇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检查走马观花,调查研究只走过场。有的热衷于摆架子、做样子、捞面子,有的安排部署朝令夕改、杂乱无章,一心只想出政绩,往上爬,完全不顾基层的实际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有的政府干部下乡,不是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求发展,而是想方设法完成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之类的任务,完全悖离了基层干部的职责。有的作风粗暴,行为蛮横,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造成有些本应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好事,也会在农民的抵制和被动应付下终归失败。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受到限制,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打击,农村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过多,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后劲。近些年来,从集资建厂到修建省级路、县级路和乡村路,从旱地改制到五改三建,从小集镇建设到文明新村建设,贫困地区确实搞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确实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也极大地改善了几千年来的农村面貌。但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时间过于集中,规模又十分庞大,需要巨大的人、财、物力作支撑。更有甚者盲目学先进,塑典型,照抄照搬照转别处的经验,仓促立项,重复上马,使微水池不能蓄水,经济林不能见效,投入越大,浪费越大。而贫困地区财源单一,财政收入总量很小,政府投入极为有限,农民既要出力、交物,还要出钱集资。但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人均负担十分沉重。年复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的时间耗了,精力疲了,钱袋空了,再也没了创业的本钱,农村发展自然就会迟滞不前了。

4、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没有多余资金进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


(未完,全文共4173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