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及经验体会
常宁市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南端,湘江中游南岸。1996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现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6个,706个行政村,73个居委会,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万亩,总人口8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6万人。常宁资源丰富,被誉为“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有“世界铅都”之称的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座落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巨大,旅游资源颇具潜力,被誉为“八宝之地,金属之都”。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湖南省、衡阳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二十字”的目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开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新的突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各乡镇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保持了加快发展的势头。1—9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00元,同比增长9.6%。全市共新增规模农产品基地10个,落实粮食总播面积52.5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8.25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完成烤烟面积3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双万工程”加快实施,全市共出栏生猪64.8万头,家禽550万羽;新增特色高效种植基地10个,新增养殖小区9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675户;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各类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30个。这些企业涉及粮食、竹木、油脂、果蔬、茶叶、特色养殖等各个领域,连接基地面积12.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6.6万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个,成员1.4万户;落实订单农业面积18万亩,近5万农户受益。7月中旬湘南特大洪灾以后,各地把生产自救作为减灾增收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动群众改种中稻6.8万亩,新组织劳务输出33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损失,为今年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加强,农村面貌明显改变。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网改造、农村能源沼气等项目建设。到9月止,全市共投入水利资金30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1850处。全面推进饮水安全工程,现已启动打深水井100口,完成64口。全市110个村启动通达、通畅工程,“村村通”工程由原计划12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市财政投入1600万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目前,已完成里程90.5公里,计划建设的4个乡镇客运站提前施工,目前已竣工2个。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新发展用户5000多户,5月12日,湖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并将我市农网作法向湖南省推广,称之为“常宁模式”。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入国债项目,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已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421户。
(未完,全文共5485字,当前显示12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