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8年小麦种植基础考察报告

由于今年秋种期间我市持续少雨天气,土壤表层失墒较快,对小麦播种出苗造成一定影响。当前全市小麦苗情比较复杂,既有适期播种苗情较好麦田,又有缺苗麦田和因表墒差出苗困难麦田,尚有部分因土壤表墒差无法播种麦田。为全面掌握我市小麦种植基础情况,10月30日至11月5日,市农技站组织市、镇(街道)有关农技人员对全市小麦种植基础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采取实地抽样调查和座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1月6日就考察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考察结果及冬前管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今年小麦种植基础特点

今年全市小麦秋种,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深耕、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总体播种质量较好,小麦出苗较好。据考察统计,全市有麦面积49.51万亩,折纯面积47.27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73万亩、2.64万亩。与往年相比,今年小麦种植基础表现以下四个特点:

1、播种期相对拉长。大部分乡镇、村街10月7日后开耧播种小麦。据考察统计,按折纯面积计算,10月5日前播种小麦面积4.9万亩;10月5日~10日播种小麦11.79万亩;10月11日~20日播种小麦27.66万亩;10月21日后播种2.92万亩,比去年增加0.2万亩。小麦播种期拉长,小麦出苗时间长,苗情复杂,给下一步管理增加了难度。

2、主导品种面积下降,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抬头。今年秋种我市重点推广了济麦22、泰农18号、鲁原502、良星77等高产优质品种。据考察统计,今年种植鲁原502面积12.58万亩,泰农18号面积10.07万亩,济麦22号8.97万亩,良星77面积6.83万亩,四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1.3%,比去年占比92.7%减少了11.4%。品种的更新换代稳步推进,品种布局趋于合理,但小麦品种多、乱、杂会影响小麦整齐度、成熟期、病虫害发生程度等方面,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可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3、间套种面积增加。据考察统计,今年小麦间套作面积18.68万亩,比去年增加13.1万亩。其中小麦玉米留套种行面积17.96万亩,比去年增加13.08万亩;小麦花生留套种行面积0.22万亩,与去年持平;小麦间作菜面积0.5万亩,比去年增加0.1万亩。分析小麦留套种行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近两年早播夏玉米受高温影响小、产量高,部分地块预留出玉米套种行,以便明年5月下旬6月上旬早套种玉米。小麦间套作面积较大,使小麦播种纯面积减少,可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4、播种量、基本苗偏大。全市小麦平均播量10.6公斤/亩,基本苗20.5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8公斤/亩、3.9万/亩。不同茬口的基本苗早、中、晚茬分别为17.2万/亩、20.3万/亩、24.1万/亩。根据播期和品种分析,今年基本苗普遍偏大,很有可能发生旺长和后期倒伏,为明年小麦丰收埋下隐患。

二、当前麦田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重新抬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在30个以上,其中有个别跨区种植的品种。小麦品种多对适应我市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生产上应用小麦品种过多,容易引起小麦品种的种性下降、快速退化,因小麦品种间抗逆性、抗病性等品种特性差异,使田间小麦病虫害、株高高矮不齐、成熟不一等现象突出从而影响产量,为明年小麦丰收埋下隐患。

二是全市普遍存在小麦播量偏大现象。个别村街10月初小麦开耧播量就超过12.5公斤/亩,造成田间基本苗偏多,个体不壮,有旺长隐患。


(未完,全文共6871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