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征文

《七十年》

汉语言1401班肖凌雪

七十年前,八年的血雨腥风终于停歇了,人们终于奏响了凯歌。七十年后,我遥望着那段历史,看到粼粼的白骨、纷乱的头发、迷路的孩子还有不肯认输的祖辈们。

七十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同样沉重的叹息,它叹道:"这土地的兴衰,我们都看见了。"也许以我十八岁的年龄,读不出深刻和沧桑,读不懂于历史流变中不变的热血与铮铮铁骨,但是我确信我是深爱这土地和土地上与我息息相关的人们,我能感到风中淡淡的烈士的鲜血味,并且我感激着给予我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英魂们,我知道唯有虔诚地认识历史,才能活得更自由更有意义。

我们也许曾被定义为冷漠的一代,学到的历史是来自于干枯苍白的历史书,了解过去是被要求的抑或是为了虚无的分数。满腔的热血隔着经年时光早已冷寂,撕心裂肺的呐喊也已渐行渐远。意气风发、激浊扬清的情怀淹没在信息化时代巨变的现实中,我本以为淡忘了先烈的故事与豪情,我以为胸中再难激起浓烈的爱国之情。可前一天当国旗再阴郁的清晨中冉冉升起时,当国歌不经意从嘴角滑出时,我眼里噙着泪花心中翻起浪涛,我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脚底踩着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我栖身于曾经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的长沙。七十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尸骸遍野,昔日的景象一一浮现,所以我没法不让自己感到悲愤与沉重。我站在国旗前,想起远离的烈士们,不论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总觉得他们亲切可爱又令人尊重。我想在场的每个人无一不被打动,沉寂在胸腔中的慷慨情绪都会被点染。这并不是一种矫情编造出来的情绪,它隐藏在胸中自己都不尝察觉的角落。如留洋在外的游子们于陌生的街头偶然听到一曲国歌,如钓鱼岛之争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据理力争、争奔走焉,这种情怀充溢着骄傲、眷恋、感激……每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所以,我听见我内心的声音,我选择默默沉思着并且记录下自己的零星思绪。

我的家乡常德曾爆发过著名的常德会战。老城墙毁于一旦,千万家园化为灰烬,一座城市千年历史被毁灭。有人说,常德是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古旧的文明毁于战争,而战争的痕迹被新城区的规划抹去,唯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祭奠着着国民党陆军74军的英烈。苍柏掩映间的纪念碑被翻修了许多次,过往的行人无一不敬仰。这是实物的记录,口述的历史更为震撼。我从小喜欢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讲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他们说日本人放火将山村烧得一干二净,那浓烟掠走尚在襁褓中的他们的空气,他们说家家户户躲在偏僻的山洞里,大人唯恐小孩发出声响,他们说会有年轻人站出来挡住炮火……他们说着一代人的回忆,质朴而真实。我想,一座城市的记忆不在乎所谓的遗迹,它应该由那片土地的人们的记忆组成,同时当我们每一个城市的后居者能够感知了解城市的过去,能够为自己脚踩着的这片土地而骄傲的时候,城市的记忆也就得以延续。所以当我离开这座小城时,我并不自卑,因为它所承载的历史所背负过的重担不比一些现代化的都市少,它一样有自己祭奠的英烈有自己的记忆与灵魂。

偶然间读到瞿秋白的绝命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这首诗写于瞿秋白遇难的早晨,算得上一首真正的烈士绝命诗。有人说此诗"哀婉凄其",为派遣抑郁悲伤的负面情绪而作,故视其为伪作。更因为这首诗,瞿秋白死后几十年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说他叛变革命。我想烈士的信仰和忠诚不会因词句而改变,文人革命家如瞿秋白也许写不出谭嗣同那样慷慨激昂的话语,我们能感受到革命者的孤独与艰辛,能体味到烈士之名所承当的负荷。我不敢说自己可以理解那高尚的革命信仰,但至少我愿意去看去读去体味那些人和故事,我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纪念。


(未完,全文共9597字,当前显示15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