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何谓改革。就是指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而作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就是要通过改革,构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民事审判制度。作为我国各级法院在民事审方式改革中,主要经历了从形式上的改革,即程序意义上的改革,到实质上的改革,即证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原有以职权主义为主的审判制度,过度到了今天以当事人为主的审判制度。这一改革……

一、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法官素质是根本

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者是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法官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审判方式的进程。而从目前状况来看,尚有部份法官其素质还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使现有的一些好的审判制度不能充分运用,而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无从谈起。所以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法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作为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需要的法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法官应有严格法纪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二)、法官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社会正义

(三)、法官应当公正执法、平等对待当事人

(四)、法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法律条文,而且具有较深的法学理论基础

(五)、法官应当具备一些现代科技知识,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素养

(六)、法官应当具备研究和积极探索法律问题,且善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七)、法官应当具备和适应现代司法理念的能力,并运用新的审判方式进行审判

二、审判程序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形式

审判方式改革其实质就是。在现有司法体制下,建立一种高效的审判运作机制。而这种运作机制,其实质主要从程序入手。因为审判方式在内容上,会涉及到法官个体的审判技巧和艺术,而这些个性内容是很难成为法官共同的审判方式的。因此,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便首先放在程序上的改革。而在程序上的改革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易案件直接开庭提高了审判效率

“直接开庭”,又称为:“一步到庭”其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指法官不调查,按所确定的开庭时间,直接进行庭审的方式。在审判实践中,对占民事纠纷案件80%的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作了大胆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

1、除下落不明的公告案件;涉外案件;集团诉讼案件;重审、再审案件;案情疑难复杂案件等几种类型案件外,均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2、及时开庭。在送达起诉和应诉通知书时即确定开庭时间,如当事人双方能及时通知到庭的,也可以在当天立案当天开庭。

3、告知双方当事人有答辩的权利,也可以书面和口头在法庭上答辩。如开庭后,确需要答辩的可以延期审理。

4、在送达起诉和应诉通知书同时,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期限至开庭前

直接开庭的实践,提高了审判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5日答辩期限,不应适用于简易程序,但现行法律未作规定

2、在送达上,电话记录,短信息通知当事人应有法律约束力

3、简易案件的划分应采用普通程序案件排除的方法来划分

4、简易程序审理的规范运作机制,应进一步完善

(二)、庭前证据交换提高了庭审效率


(未完,全文共7887字,当前显示12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