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京五环路腐败案:毕玉玺落马引出通州关系网

核心提示

调查显示,首发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毕玉玺的落马,与他仕途起点通州的人脉有关。

在替同乡旧友谋取利益的同时,其本人是否收受巨额贿赂,详情至今扑朔迷离。

可以证实的是,“借贷修路,收费还债”的首发模式在五环路项目上一败涂地,在百亿巨债包袱甩给政府的同时,道路造价畸高问题随之暴露在监督者的视野中,毕玉玺,这位历经六任市长的能吏堕入腐败怪圈。

进入9月,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以下简称首发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毕玉玺案依然扑朔迷离。

8月20日,毕玉玺被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批捕。

据首发公司网站资料,毕于去年6月6日即被免去首发公司职务,至此已有一年零45天。

有京城媒体一度发布消息称,在五环路和其他工程中,毕玉玺收受贿赂高达6000万元,从他家中搜出近千万元现金。但这个说法随即被有关检控机关证伪。

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知,8月15日北京反贪局提请批捕毕时,“查实的金额非常少,超过立案标准金额不多。”而根据有关法律,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1万元。

另据首发公司一位中层透露,检察机关向公司下发的一份案情通报所述,毕玉玺涉案金额“大约三到五百万元”。

更早前的8月9日,北京市纪委在披露开除毕玉玺党籍移交法办的消息时称:经查明,1994年至2003年,毕在担任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及首都公路发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介绍、推荐和打招呼等方式,先后帮助多人在承建公路建设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上谋取利益。

首发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就此披露,上述替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多与通州区(1997年4月前为通县)一些人物有关,而通县正是毕玉玺个人成长和仕途起步的地方。

这种说法,与记者此前数日在通州区探访获知的事实相吻合。

农家子弟赶上了机遇

“算是上升得比较快的”。王万发说,当时毕玉玺的升迁主要是由于工作有实绩,加上“文革”之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讲文凭。

毕玉玺,1942年出生于北京市通县马桥镇西田阳村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我们这村里出的最大的官。”9月3日,一位西田阳村村民说。

毕家在村里的一位亲戚介绍,毕玉玺小时候聪明,学习好。小学毕业后干过几年农活,中学毕业后在本地教了两年中学,“文革”之初,赶上当时的北京市劳动大学(后更名北京农学院)招工农兵大学生,毕玉玺就去上了大学,“以后就很少回村里来了”。

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毕玉玺分配到通县城关镇农技站。1972年城关镇和梨园分家,毕成为梨园公社农业技术员。

“当时工作干得不错,有点实干精神,人也比较正直。”原通县人大主任、曾在梨园公社当公社副书记的王万发评价说。王曾是毕玉玺的顶头上司。

“文革”之后几年,毕玉玺当上了公社管委会副主任,仍管农技。后来当主任、书记。“算是上升得比较快的”。王万发说,当时毕玉玺的升迁主要是由于工作有实绩,加上“文革”之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讲文凭。

1984年,毕玉玺升任通县县委组织部长,后历任县长助理、常务副县长,大约在1990年当上县长。此时,王万发已退居二线任人大主任,每年春节毕玉玺会和县委书记一起去看望这位老领导,“他那时还比较检点,为人算耿直,也没有多少不好反映。”王万发说。

不过王也提到,毕玉玺当上常务副县长之后,领导班子不太协调,而毕玉玺经常到北京跑资金,和上面应该关系不错。

通县原县委书记赵峰也回忆了毕玉玺和两任县委书记不和的问题。

毕就任县委组织部长之时,赵已经调北京市任职,但常回通县。

“当县长时他认为自己无权。”赵峰说,毕玉玺两次找他征求意见,他则认为领导班子不和与毕的个性有关。

玉带路贪污案


(未完,全文共7400字,当前显示14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