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现代海军之父的南沙经略:能占的岛礁都上去

文韩永

没有刘华清在永署礁建立海洋观测站的强烈主张,及其军事部署和行动,就没有今天南沙的局面。

1987年3月7日至4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简称“海委会”)第14次会议在巴黎召开。会上确定了全球200个海洋联合观测点的地址、编号和所属的国家,其中属于中国的有5个。除了已经建成的沿海的3个和西沙的1个,还有位于南沙的74号站,需要新建。参加完会议回国后,时任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立即向国务院报告。除此之外,他还第一时间面见了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

刘华清兴奋难抑地意识到。扭转南沙局面的历史契机到了。

迟来的存在

直到这一时刻,新中国建立以来对这片8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海的行政实际管控和军事驻守巡防仍然严重缺位。

而坐拥地利之便的周边国家,却早已张开蚕食之口。这一过程始于菲律宾1970年侵占马欢岛和费信岛,到1987年为止,越南、菲律宾、文莱、印尼等国已经侵占了南沙20多个岛礁。

在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的第二年,1983年5月,新中国第一支远航编队到达南沙。此前,囿于装备的不足和“近岸防御”的作战方针,新中国人民海军的舰艇编队从没有在这片不断被蚕食的海域出现过。

当曾母暗沙暗红色的灯标映入眼帘时,此次远航的总指挥、时任海军副参谋长张序三命令编队在此抛锚,长鸣汽笛。

这一声长鸣,宣告了新中国在这片海域迟来的存在。

为了给南沙建站保驾护航,4年后的1987年5月6日,又一支联合编队开始巡航南沙。

与4年前由一艘补给船和一艘运输船组成的实习编队不同,这是一支由10艘舰船组成的战斗编队,其中驱逐舰1艘、护卫舰5艘、保障船4艘。编队的任务是:逐个巡视南沙的岛礁,同时保障科考人员的安全。

远航前,刘华清指示。一旦发生冲突,要按照军委指令,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绝对不能示弱,绝对不能吃亏”。

此时,中国最主要的几个涉海部门,已齐聚南沙。

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南沙海域科学考察队,已经先行出发。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告诉记者,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他们一两个小时就要和部队联系一次。

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5号”科考船也赶赴南沙,进行岛礁勘测调查。行动的副总指挥杨华庭告诉记者,不算船员,参与考察的队员近300人。

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对这次远航的涉外纪律规定得很细,比如不能向外国船只喊话,不能离外国占领的岛礁太近,如果被问及到这儿干什么,就说训练。

事实上,这次远航的风险并不大。相对于中国驱逐舰上直径130毫米的大炮,岛礁上少量的外国驻军构不成多大的威胁。时任南海舰队参谋长、巡航编队总指挥李树文告诉记者,南沙问题,从来都不是军力对比的问题。

巡航编队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摸索南沙的航行线路。

当时,中国没有南沙的海图,编队随身携带的两张海图,一张是英国的,另一张是美国的,都非常不准确。

李树文让航海长积累资料,回去做一个南沙航行安全的小册子。

“开枪权在军委,还击权在编队”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1987年8月7日,由刘华清、严宏谟联名签发的《关于在南沙建海洋观测站问题》的报告,呈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报告指出,此次南沙建站具有战略意义,既借机扎根,又名正言顺,建议在水面开阔且距大陆较近的南沙永暑礁建站。

报告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建无人驻守站,二是建有人常驻站。但刘华清和严宏谟都倾向于第二套方案。

报告递上去两个月,没有批复。

此间,越南当局改变了此前的立场,声称要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站进行干预。而在之前召开的“海委会”巴黎会议上,对联合国海洋观测站的分配方案,越南并没有提出异议。

刘华清很着急,因为中国已几次与历史机会擦肩而过了。


(未完,全文共4546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