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探究麋鹿回归自然之路

设计者: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陆明辉

北京君谊中学焦杨

一、课程资源分析

1、资源背景分析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鹿种,在中国的历史上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作为野生动物还是豢养动物,都和中国人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出现了“逐鹿中原”“嗷嗷鹿鸣”“木兰秋狝”等词汇,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作为中国的特有鹿种,麋鹿早在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就被人圈养,汉朝时便出现了专门为皇家饲养麋鹿的机构。多年以来,由于国人的别是历朝皇室的饲养,越来越多的麋鹿被圈进人类的饲养圈中,而随著我国自然条件的变迁,曾经适合麋鹿栖息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野生麋鹿逐渐消失,麋鹿成为了一种完全依靠人类帮助而生存的生物。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的野生麋鹿已经完全消失了。1860年随着英法联军的入侵,北烧圆明园,南侵皇家猎场,最后一批麋鹿被侵略者作为礼物和战利品远渡重洋带到了英国,麋鹿从此彻底在其原生地消失。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事实教育了亿万中国人,而保护麋鹿不但是保护一种生物,更有其保卫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含义。

我国为了保护这种中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和江西大丰设立了两个保护区,希望麋鹿不但这个物种回归祖国,而且其生活习性也回归祖国,能够自由的、自然的生活在保护区内,顺利的遗传发展下去。但是一个已经几百年没有脱离人类的生物是否能够真正的回归自然,能够在真正的在自然环境中发展下去呢。由于影响麋鹿回归自然之路的因素非常多,是一个值得长期细致探讨的课题。课题中又涉及到了高中学生所学过的有关环境、历史、遗传等知识、融汇检索、归纳、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而且对于大兴学生,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麋鹿研究中心的南海子麋鹿苑就在家门口,而且是北京市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基地之一。所以探究麋鹿的回归之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探究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中华文化特别是麋鹿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

2、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3、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研究性课题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可以初步的实现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把在课堂中学到的一些知识,应用的研究性学习中去。另一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讲过了地理、物理、生物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但是由于麋鹿回归自然的问题非常复杂,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多种多样,本课题应该按照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重点分组研究,将一个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课题。再综合各个小课题的成果得出一个结论。

4、与学科学习内容的相关性

生物学科。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将涉及到生物的习性,生物的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的社会行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遗传学基础。

地理学科。地质变化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

历史学科。收集整理历史文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自然平衡法则的复杂性,体会生态平衡的内涵,通过亲身研究课题,理解自然现象和保护生态的科学方法

2.通过各小组分类展示成果,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理解麋鹿、环境与人类三者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4116字,当前显示13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