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让证交所差异起来

姚中秋

中国证券市场问题重重,于是,大家呼吁加强监管。然而,加强了多少年了,有关的法律、法规似乎已经很健全了,上市公司质量虽有不少提高,但问题仍不少。

在我看来,监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监管层到媒体、到投资者,都有一种“监管迷信”。我们的媒体、官员所呼吁的监管,几乎完全就等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就是出台新法律,或者由监管机构出台新制度,或由政府部门颁发某种资格证书之类。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市场自身的自我修复、自我监督、制衡机制,其中包括忽略、低估了证券交易所的作用。不可忽略市场的制衡机制众多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让我们的评论家得出结论,美国证券市场也不过尔尔。不过,看看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全球最重要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并不是美国政府先通过一部证券法,然后钦定成立的,而是由一群交易商,自发地聚集在一颗梧桐树下,通过自愿的协议组建起来,时间是在1792年。之后,在一百多年时间中,根本没有任何政府部门“主管”他们,立法部门也几乎没有通过任何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自己监管自己。

直到1933年,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成立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对证券市场进行政府监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条,保证投资者获得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另一条是禁止欺骗、误导等诈欺行为。这些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在1964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对sec审核新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的效果进行了一番研究,结论是:根本没有改善投资者的收益。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证明斯蒂格勒的结论。最近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但却是有关美国诚信危机的报道和评论中被普遍忽视的一个事实。据sec新任主席的说法,目前sec的工作负荷与1993年相比增加了80%。也就是说,过去八、九年间,sec进行了更加严厉、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监管。讽刺的是,就是在这样加强监管之后,证券市场却出现了种种被媒体称为“丑闻”的一连串事件,我们不免怀疑:这就是加强监管的结果吗。当然,这位主席先生说,如果要重塑公众信心的话,sec就需要大大加强,需要增加预算、人手,需要颁布更加强有力的法规。监管失灵正好可以成为加强监管的理由。

在现代文明社会,民众已经习惯于要求政府对所有的事情承担责任,民众苛刻地要求政府应当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我们或许可以说,仅仅依靠证监会的统一监管恐怕是不够的,如果考虑到越来越庞大的监管成本,我们更应该探索还有没有更廉价有效的办法。

或许我们应当更多地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内在的制衡机制。如果我们承认,市场上的交易各方不是傻子,那么,我们就该承认,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市场的活力来自于竞争。如果在一般商品和服务市场上,恰恰是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迫使企业最及时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在证券市场上,也不应该例外。

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问题恰恰在于竞争不足。这其中,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全发育、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监管规则自发形成的最突出问题,是证券交易所垄断,完全排斥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


(未完,全文共4053字,当前显示12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