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心中装满对学生的爱

——记甘肃省平凉市七中教师吴叔玲

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打断了记者对吴叔玲的采访。那是从远方传来的一个甜美的女声:“祝吴老师教师节愉快。”

握着话筒,吴叔玲满脸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令一旁的记者羡慕不已。吴叔玲说:“每年的教师节,我的电话都会响个不停,学生们不管在哪个城市,都会问候我一声:‘教师节愉快’。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吴叔玲用一颗火热的心耕耘未来,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学生做出样子,从一点一滴对他们施加影响。”

吴叔玲出生在新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憨厚善良、勤劳俭朴,在吴叔玲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为吴叔玲的人生之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父母节衣缩食供吴叔玲上学的艰辛求学经历,使吴叔玲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萌生了一个美好的梦: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名教师,为更多和我一样上不起学的孩子教书认字,让他们成为有知识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梦,吴叔玲高中毕业后,不顾同学、亲友的反对,毅然报考了师范院校。1981年秋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吴叔玲如愿以偿地走上讲台,成为奎屯七中的一名教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从那天起,吴叔玲就下定决心:以身立教,做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培育祖国的下一代奉献终身。

1987年3月,吴叔玲随丈夫工作调动,从遥远的新疆调到位于黄土高原边陲的甘肃省平凉市第七中学。工作、生活环境变了,吴叔玲的追求没有变。刚调到平凉七中时,吴叔玲全家三口人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破屋子里,没有厨房,锅灶只能安在屋檐下,遇到下雨天,吴叔玲做饭时一手打伞,一手炒菜,生活十分艰苦、清贫。

那时,吴叔玲的孩子还小,而且体弱多病,经常住院,丈夫又刚刚从部队上复员回家,工作还没有安置。面对种种困难,吴叔玲没有一句怨言,很快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看到班里一些孩子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经常为交不起学费、书本费而发愁,吴叔玲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十块钱接济班上的几个贫困学生。这样一来,吴叔玲一人工作养三口人,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便时常捉襟见肘。


(未完,全文共3696字,当前显示8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