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摘要。教育的目的应该放在培养一个和谐的人上,通过实现“人的回归”来实现教育的革新。

关键词:教育目的;人性;能力

教育到底为什么。是为了像《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主角那样进入一所名校。还是像《我平庸我快乐》中的父亲所标榜的那样,宁要一个快乐的傻子,也不要一个忧郁的天才。在注重智商的精英教育观与天才培养类书籍盛行多年以后,《我平庸我快乐》、《快乐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一批反“天才”教育的书籍和反精英教育观的出现让我们对教育的目的的思考更加多元化。

教育应该给人什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大学教育,而是教育可以贯之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教育的责任是培养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多少人,经过了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取得了更高的学位以后,在人生的旅途上仍茫然不知自己应走向何方。这些终极问题不是时隐时现地叩响着我们的心灵吗。

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启发每一个人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人不断地去“认识你自己”。于是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叩间天宇,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天地间、浩淼人类长河里一个有限的、独立的、孤独的个体,了解到每一个生灵都经历着生命千回百转的幸福与悲哀。于是有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多么像莎士比亚笔下那个忧郁的因理性而徘徊的王子哈姆雷特,在生命的纷坛歧路上一次一次做着艰难的选择:t0beornottobe。生存还是死亡。在时间织就的经线上,我们用存在的勇气,以自己的所思所为为纬,勾画着人生的坐标。一个一个坐标连接起来,便成为自己生命历程的起点,在这种过程中,人永远不会成为一件已经完成的定型作品,只是在不断成为他(她)自己,而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以及基于选择的责任。

从这种意义而言,我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我以为,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如果将学生们比作卫星,那么,成功的教育就如同运载火箭,让学生们在星箭分离后自主地在求知的轨道上运行。

在我读小学与初中的时代,家庭和学校对我的要求往往是“做一个好孩子”。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乖学生。那时,在我眼里,老师说的话、书本上印刷的字句,都是亘古不移的真理,我将之铭记在心,仿佛真理在握,从来没有对它们产生过任何怀疑。直到我高中时遇到一位启迪我用自己头脑去思考的老师。高中,正是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疑问、寻索答案的时候。我和我的同龄人正处于开始自觉关注社会问题并希望由自己决定生活方式、试图拒绝家长和“大人”干预的时期。老师启迪我独立思考,鼓励我坚持自己信仰的真理。我为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辩护,只服从于让我认同的思考,从不因为她的老师身份而自甘“屈服”,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心灵充实而快乐的日子。当我在纷繁的世事中,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用自己的理想支持人格与尊严时、我欣喜而又欣慰地发现,思考使我感到有力了。就在这种独立思考中,我一步一步寻找着自己人生的道路。

我曾问她:“你是在塑造我吗。”她回答:“即使是塑造,也只能体现自由的涵义。”三年过去了,这句话我一直忘不了。对教育中自由精神的思索也自此开始。


(未完,全文共6606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