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与探索--来自农村教育一线的报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愈来愈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便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劳动者素质能否提高的制约因素,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等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且代代相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发人深思的,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与调查活动中,我深切意识到农村教育的弊端太多,表现在:-、教师结构老龄化,层次不等,知识老化,缺乏大胆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60余岁的老教师,年青教师仅占到20%左右。这些教师层次不等,民办教师、代理教师比重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些情况在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某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仅有八名教师,其中代理教师三名,民办教师一名。代教中二位已经六十余岁(退休多年),连语文、数学课本都分不清,上课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常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教师,怎样传道,如何授业,又怎样解惑呢。这样的教师结构,这样的知识层次,质量何以提高,教育何以发展,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又何以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龄大多超过20年,知识处于停滞状态。教师现在所传授给学生的还是二十多年前所学的知识,对现在所推行的新教材难以适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严重脱节。
(未完,全文共2793字,当前显示8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