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执笔者赵中建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在教育部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倡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0—12日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来自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教委的领导、高校和中学负责人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共160多人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新华社等17家中央和上海的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或报道了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专门发来贺信,并希望师范院校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更要注意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基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主动参与中小学校的改革,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师范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会代表们从不同的视角着重讨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素质教育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

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研究

了解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的与会代表从政策导向的角度探讨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将这一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尝试阶段(1988—1993),实验推广阶段(1994—1996)和全面实施阶段(1997—)。酝酿尝试阶段以1988年第一篇出现“素质教育”一词的文章为标志,之后便陆续在教育界引发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其焦点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弊端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不是一种概括。素质教育作为针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能否成为向“应试教育”开战的旗帜。素质教育是否具备这样的号召力和推动性。这一时期,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界,决策部门的政策文件中未对素质教育进行直接的引用和专门论述。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指出中小学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并提出中小学要“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作为政策性指导,《纲要》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初始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验推广阶段,由于《纲要》的肯定和明确指向,素质教育的探讨很快达到高潮。探讨的问题更加集中,指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基层学校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根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湖南汨罗市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实验从学校扩展为区域性,从而为第三阶段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素质教育实践发展的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为标志,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推开。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对历时数年波及全国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交流,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具有实质性的全面部署。烟台会议是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会议,素质教育由初期的自发改革到区域推进的实验阶段,进而成为有统一领导、有规范文件、有实施步骤、有操作措施的整体配套的全国性改革,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深入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未完,全文共7279字,当前显示13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