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科学建构

蒋家胜贺继明

[摘要]要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一纲一本”的教材体系与高职实际教学运行之间的矛盾是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文章从课程定位、课程功能、课程模式和教学策略等视角设计了教学体系建构的路径,从学科建设、制度支持和师资建设方面提出了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路径设计保障条件

[作者简介]蒋家胜(1971-),男,四川资中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贺继明(1957-),男,山西兴县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610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政学会2008-2010年度重点研究课题“现代服务业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csz2009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56-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自实施《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课本统一为“一纲一本”,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体系实现了高度统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制、课时、学分教学对象的层次差异性等原因,决定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如何构建体现高职特色、适合学生层次的教学体系,成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的动力机制

1.内容庞杂与学制学时的矛盾。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高职院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由“98”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整合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课整合而成,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涉及面广。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涉及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养成,国家的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内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本科院校用的是同一本教材,学制、学分、课时均比本科院校少。再加之高职院校注重实践实训,理论教学环节少,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仍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因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材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本着“学马列,要管精管用”的原则,对教材体系进行处理,促使其向教学体系转化。


(未完,全文共5793字,当前显示12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