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刘建强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我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针对“卓越计划”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71-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湖南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中,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学校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在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决定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作为学校“卓越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员,我们参与了“卓越计划”制订的全过程,下面就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做以简要总结。

一、“卓越计划”是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教改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我院将学生的大学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3+l”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我院的“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目前主要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推进计划的实施。

1.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2.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未完,全文共6027字,当前显示13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