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杨勇

摘要。从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内部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高校内部各项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对其成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以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这些年,虽然国家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先后出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等,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和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传统下形成的弊端依然存在,严重束缚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规划分析

1.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潜力不能发挥。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进程来看,各个高校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一性:当精简机构时,大家都精简,而且都能成功地控制在20个以下;说要成立学院,一下子又成立了很多学院;说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又都忙于将后勤与学校剥离。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的主导下一块一块地进行,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种种障碍,使高校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高校的活力,但这样的改革未免有点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体系。高校尚未表现出一个法人实体所应有的作为,政府也未把高校看作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这就导致高校丧失了自主发展的意识,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使改革变成一种被动的任务,而非主动的探索。

2.高校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政府直接插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具体改革,并且通过各项行政手段零敲碎打的进行,使高校的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论文范文)因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为高校发展服务,因此高校的长远目标与战略规划在高校的发展中应处于首位。许多高校在政府规划下,看上去都有了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如把高校办成一流高校这样的目标等,但这种规划适应的是政府的行政规划,而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行政任务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造成了高校办社会的格局,形成了单一、封闭的办学模式,缺乏与本校相适应的长远目标与规划。

(二)高校内部管理的权限分工和机构设置分析

1.高校的党政关系一直未能理顺。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制度,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这种体制不是不可操作,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操作者对体制的内涵认识不清,缺乏明晰的思路。导致目前许多高校党政关系的理顺,全靠书记和校长的个人感情来决定,有的高校书记校长之间不团结,争权夺利,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许多不良因素,进而影响到一个学校的作风。


(未完,全文共3882字,当前显示11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