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创新实践教学增强育人实效

史伟,姜丹(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1)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育的实践性研究日趋重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阶段,人才供给的类型、层次、结构日益多样化,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创新实践教学,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如何增强育人实效,是当今高校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三课堂”育人模式;育人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8-02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也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培养多是被当作一种技能并加以“知识”的形式予以传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缺乏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创造性。因此,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高校的实践教学依然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经过对一些高校实践教学情况的调研,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知识、能力都来自于实践,因此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同样需要实践。然而,基于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难度大、投入多,很多高校都缩减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或应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比较复杂,从实验的规划设计、实验的相关准备到实验报告的批改,特别是大学生校外的生产实习,除却学生难以组织管理的因素外,学生的住行安全保障以及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都需要详细安排,同时教师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很多老师在实践教学时只是走过场、应付过关了事。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

尽管当前很多高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明显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但是很多实践课程都是虚设的,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实践教学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实习的集中安排与实习内容不协调。目前我校的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往往是一种感性认识的实习或是参观式的实习,安排的时间最短,一般是一天左右,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能浅显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集中在学期末或整个学期的1周至4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学生只能了解整个冶炼工程的一个或部分过程,无法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总体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未完,全文共3371字,当前显示10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