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视受训主体的实体差异发挥受训主体的主体作用

收稿日期:2013-02-0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主体构成研究”(xjk012ayw005)

作者简介。邓桂英(1980-),女,湖南湘乡人,讲师,博士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从事中文专业教学与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培训教学探索

邓桂英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受训主体的性质与地位、实体差异及实践影响,受训主体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实际效果。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到受训主体的重要性,关注受训群体的特殊性和实体差异,注意培训基本原则的遵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努力发挥受训主体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受训主体;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23-03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普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对测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测试成绩的有力保证,保证测试质量、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效方式、方法。而受训主体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受训主体实体差异和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只有重视受训主体的实体差异,发挥受训主体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受训主体的性质与地位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对话者与协作者,将教育视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是一种主体间性实践[1]。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是一种各主体互动作用的主体间性实践。在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实践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各种主体是实践的能动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实践中的各种主体包括施训主体、受训主体、管理主体在内的各主体的角色定位与功能作用直接关系着课程实践的成败。明确课程各主体的性质与作用,厘清各主体的实体性差异,对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转化为一门科学化、规范化的系统课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理论体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受训主体是活动的接受者和课程效果的体现者,而受训主体的学习效果更是推普成效的具体体现。因此受训主体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键。

二受训主体的实体差异及其实践影响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受训主体内部存在实体差异。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对象十分复杂,受训主体在年龄层次、职业分类、文化程度、知识结构、方言地域、学习目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

从年龄层次看,受训对象有老有小,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相差几十岁,语言的可塑性有很大差异。从职业分类看,受训对象来自各行各业,有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以及服务从业人员和学生,因工作性质不同,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也不同,对普通话培训关心程度亦不同。


(未完,全文共6702字,当前显示12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