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内容”还是教“形式”,这不是个问题

朱煜

我的江苏朋友张学青,听了浙江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后写了些感想,其中讲到了“教内容还是教形式”的问题,还说王老师的课引起了“广泛讨论”。恰巧,我对这个问题也颇有兴趣,于是找出《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把王老师的课堂实录看了两遍。过了一天,我又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期上读到了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和老师们的讨论。两本教育类杂志在同一个月中对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同一堂课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很少见。这堂课人们议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略读课能不能上成精读课。二是语文课,是教课文内容还是教表达形式。这里,我只想谈谈第二个问题。

张学青老师对《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像《西游记》这样的文学经典应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课堂呢。我以为,还是要以文学的方式还它一个文学。试问:阅读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并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可是我们的人生经历是多么有限,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又是多么肤浅。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希望感受各种各样的人生滋味。小说,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带我们走进作者‘构筑’的各种各样的世界里,去经历那个世界里所经历的人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我们的思想、视野拓展了,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也丰富了,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也便多了一些自觉。如果在这其中,又领悟到了小说创作的秘诀或是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妙,那也是副产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小说家的。在小说的世界里成长,其意义远比学到一个好词好句重要。如果我教《猴王出世》,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怎么写’上,而会以‘石猴何以成王、它与众猴的区别在哪里’为主线,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发现石猴的性情和品格。”

基于上述分析,张学青老师做了如下设计:

1.“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突出他的自由天性、他的热情与活力、他的良好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2.“我进去。我进去。”这就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猴头。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往往并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使命。不管里面是什么,都要往前闯一闯。

3.“瞑目蹲身”“一纵”“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再走再看”一系列动词,展现了一个举重若轻、胆大心细、机灵而又智慧的石猴

4.“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探得好住处,想到的是众猴同去。有难独当,有福共享,现代的领导人要学学石猴的素质。

5.“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未完,全文共3688字,当前显示11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