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主攻优质占市场 调整结构增效益-----发展粮食生产之浅见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粮食兴,天下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些铭言,讲的都是粮食的重要性,时时刻刻告诫人们,不要忽视粮食生产。

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和购销十分重视,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排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在《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强调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事农村工作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和本部门的实际,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不断深入研究新情况,掌握新信息,创造新经验,依靠科技,优化品质,加工转化,提高效益,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展。

一、过去我国粮食产销的政策措施

粮食生产始终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下面从三个时期对粮食产销政策作以简要回顾。

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加上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缓慢;粮食购销从1953年起长期实行统购统销,限量供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保障人民生活、增加工业积累、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有经济体系等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2、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9-1991年,农业生产的指导方针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并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采取了建立商品粮食生产基地,改善生产条件,推广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投入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粮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增长,全国粮食产量连续登上了3.5亿吨、4亿吨、4.5亿吨三个大台阶,为保障粮食供给和提高消费水平,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进而加大了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1979年开始放开了粮食集市贸易,实行了议购议销;1985年又把粮食统购制,改为计划内的合同定购,计划外部分允许农民自由购销;1991年开始加大了统销制的改革,取消了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配给和省际间的粮食计划调拨,允许粮食自由流动。


(未完,全文共10581字,当前显示11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