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地方文献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地方文献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1956年秋,周总理在视察云南省图书馆,并在云南省召集的两次座谈会上,对图书馆工作和地方文献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他指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十二年科学规划,图书馆要及时准备充足的粮草,为科研提供资料”。他还特别指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搜集完全,对其他有关本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8月9日,周总理在北戴河接见邓衍林同志时指出:“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除编印全国性的总书目外,还要根据科学家的需要,进一步把历史文献中的科学技术等重要资料,用最新最科学方法,有系统地迅速地整理出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各县都编有县志。县志中就保存了不少关于各地经济建设的有用资料,可是查找出来,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除编印全国所藏方志目录外,还要有系统地整理县志中及其他书籍中有关科学技术资料,做到‘古为今用’”。周总理的这些指示,为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国后的16年间(1949-1965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1、地方文献普遍得到重视,成为省、市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许多省、市图书馆虽未设立专门机构,但在书目参考、阅览等部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2、十分注意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革命文献的收集。许多省、市图书馆都把搜集地方文献作为本馆藏书建设的重点,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地方文献。

3、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作用,通过阅览、展览、咨询和书目索引等形式,紧密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对本地区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9-1966年17年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处于健康发展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起伏和失误。例如,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地方文献工作不可避免地同其它各项工作一样,存在着片面追求高指标的现象。在思想方面,虽能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但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果出现了片面性和绝对化。另外,在50年代末的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中,在地方文献工作上也一度出现混乱。例如对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讲稿的观点提出了“意见”,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1966-1976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大量的地方文献被看作“污泥浊水”、“四旧”、“毒草”,地方革命文献被看成为“走资派树碑立传”的“黑材料”,遭受洗劫、查封、销毁。工作人员长期积累下来的资料和编制的书目索引被搞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残缺不全。这一切给我国地方文献上作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地方文献工作重新受到重视。1982年文化部颁布了《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各地图书馆采取多种措施,抢收了一些失散的资料。整顿内务,清理馆藏,制订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许多图书馆建立了地方文献专藏,地方文献工作队伍得到恢复和壮大。

2.地方志编写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方文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地方文献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未完,全文共5078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