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千秋武圣人之我见
——试析关羽真实形象
**中学王义新报名号:001424
【内容摘要】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是一员勇猛的武将,一个悲剧式的英雄。关羽青年时期因杀人而亡命,后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开始了传奇式的人生历程。历史上的关羽充其量只是一员勇武忠义的大将,但经过民间传说的渲染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着力刻画,关羽由人而成了神圣。历代封建统治者更是代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与神的极致。关羽由人格到神格的升华,既是对关羽本身内塑人格特质的赞美,更是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为维护封建统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封建统治需要忠臣义士,封建道德需要楷模,拥刘汉曹的《三国演义》也需要关羽这样一个正面典型。关羽的思想精神与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广大读者的精神境界是十分融洽的。关羽已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中的一个精神偶像。
【关键词】关羽忠义千秋人神之极封建楷模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中三国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历朝历代社会各阶层所津津乐道。可以说三国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三国故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笔记小说中就有所收录。西晋时期就出现了空城计等传说,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收录了三国故事二十多则,裴启的《裴子语录》也载有曹操诸葛亮的故事。唐代三国故事更为流行,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有三国故事,开元间的《四分律行事钞批》中也记有三国故事。宋代“说话”盛行,说“三分”被列为专科,三国故事成为“讲史”的重要内容,得到极大的普极。元代杂剧盛行,很多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据有关专家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有四十多种(见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元代讲史中“说三分”更为普遍。保留至今的元至治年间新安虞氏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就是当时艺人的“说话”底本。除了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正史有晋陈寿的《三国志》。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裴松之给《三国志》所作的注,经过艺术的加工,完成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对史料进行了带有鲜明阶级立场的改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更加曲折动人。《三国演义》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享有崇高至极的地位,近三百年来,向来被称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三国演义》的问世,使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国的许多民间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等都与三国人物有关。《三国演义》塑造的“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更是让三国人物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甚至有人戏说后世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
关羽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一介武夫,一员猛将直至封侯晋爵,死后由人鬼至人神,而且历代层层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与神的极致。那么历史中真实的关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为什么关羽会从一员猛将,一个悲剧式的英雄而至位极人神呢。本文想作一点简略的探讨,发表一点粗浅的认识,请老师斧正。
一、没落出身亡命江湖
(未完,全文共5857字,当前显示12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