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关系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即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任何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偏向。

一、辩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全面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组成的超大系统。作为描述、概括这一超大系统的“社会”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狭义上的“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特指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是既从“大社会”着眼,又从“小社会”着手,来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

从“大社会”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要贯穿和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这种“大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着眼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要求把和谐的理念和精神贯穿到这个总体布局中。从“小社会”来说,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种“小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局部、一个部分。

六中全会研究的主要是“小社会”意义上的社会建设,在工作部署上侧重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社会建设,着重围绕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部署。而对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紧密相关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没有专门论述,但在有关部分适当涉及。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从总体布局上准确地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来认识,处理好它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小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一个部分,它必须为总体布局服务,而不能取代总体布局甚至超越于总体布局之上。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继续坚持,不能动摇。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和谐也是对“大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即使“小社会”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也要摆到总体布局中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采取有力措施,使社会建设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争取一步一步实现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辩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在矛盾运动中不断促进和谐因素的增长


(未完,全文共8205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