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阳西二中送课有感
斗门总支:许春黄杨山
我是一个乐于接受挑战的人。所以,当我校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去阳西二中送课时,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虽然当时我才刚刚从我校的公开周活动中缓过神来。
送课,与校内公开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所施教的对象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对学生情况知之甚少,而与学生又缺乏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次送课无疑对我个人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做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我的教学设计。教学难度一次次降低,教学内容一点点缩减,教学活动也越来越"亲民",似乎只有这样才可能适应阳西二中学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教学场面,才可能达到所谓的"师生互动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在我对自己的这些调整感到"心安理得"的时候,就在我一步步落入这"功利"的俗套的时候,我却听到了来自我心灵的最真实的声音:难道去送课就只是为了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热闹场面。难道去送课就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技巧有多娴熟。当然不。我想:任何时候,我都不应该为了追求所谓表面的荣光而忽略教育中最真实的东西: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成长。
尽管阳西二中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但如果我不负责任地设计一些对提高学生成绩几乎无效但却能营造出"良好"效果的活动,这不仅是对他们学生能力的轻视,也是对我教师职业的亵渎。送课的目的不就是拿出一些个人觉得在教学中值得借鉴和研究的东西来和阳西二中的同行们交流吗。想到这些,我决定将本学期我在备考全国高考新题型——短文改错时的一些做法作为我的授课内容,尽管这可能会遭遇"冷场"的风险。
(未完,全文共2379字,当前显示7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