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出川观后感
(一)
彦宁
最近看了《壮士出川》这部电视剧,被剧中的紧张而又感人的情节和川中勇士坚持民族大义、殊死杀敌的气概深深感染。看完电视剧,又查阅了许多国人抗战和这部电视剧的背景资料,感觉这个剧是一部很好的催发国人深深反思历史的文学作品,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四川人民和几百万川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支援前线、浴血牺牲的历史剧。
对于川军最初的印象应该建立在红军长征途中打的土城战役那一仗,知道了有个能打仗的旅长叫郭勋祺,居然把红军打得都快顶不住了,朱老总都挽起袖子、挥着驳壳枪亲自上一线了,但最后也未取胜,红军被迫撤出战斗,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但这种印象并不深刻也不全面,想着红军也只是偶然遇上了一个能打的军官、一支能打的劲旅。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川军就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极弱,内部争斗严重,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
但是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一群被讽刺为"双枪兵"的川军,却在抗日战争中成了民族脊梁。抗战爆发的第二天,川中军阀头子(请原谅我的这种称呼,只是为了对比)刘湘就代表四川人民请缨抗战,他说的一句话让人感动,"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以前无论是军阀之间还是国共之间的内战,川人都没有这么大的气魄吧。实际上,八年抗战日本鬼子就没有踏进过四川一步,但川人却主动出去到山西、到山东、到两江、到两湖打鬼子,给了整个民族多么大的力量呀,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要对刘湘上将坚持民族大义的精神致敬,对川人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精神致敬。
川军出川时,各界(包括鬼子)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不仅如此,还受到老蒋和其他派系的排挤与冷遇。蒋介石承诺给川军前线部队的武器、装备最终都未能到位,而且还将部队建制重新进行了调整,一部分人去了闫老西那,一部分人去了一战区程潜那,一部分人去了上海。这种情况放在其他人的话,早都生气不干了,但川军还是忍辱负重,辗转各地毫不退缩的坚持打鬼子,誓发豪言"不打败鬼子绝不回川".
(未完,全文共2875字,当前显示8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