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马克思哲学当代理解的方法论自觉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这种方法论的自觉构成了马克思批判政治经济学、拜物教意识的深层逻辑。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变革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颠覆青年黑格尔派那种纯粹理性的思考,指出了这种哲学的现实前提以及在这一现实基础上,这种哲学是通过哪些环节抽象出来的。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揭示出蒲鲁东思想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性,即将资本生产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从具体历史情境中抽象出来,作为判断一切社会存在的标志,使得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了自然性的特性,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成为自然性的存在,一种最合理不过的自然秩序。马克思嘲弄地说:“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4页。)蒲鲁东这种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深处,仍然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合法性。这个主题也延伸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批判蒲鲁东主义关于货币银行的思考中,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就是从这种方法论出发的。在马克思的讨论中,他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揭示拜物教意识的产生过程,而是通过揭示资本生产与交换过程,通过揭示社会生活的抽象过程,来具体地展示这种拜物教意识何以产生出来,只有到这个层面才能意识到,对拜物教意识的颠覆并不是仅从理性层面的自觉就可以完成,只要现实生活过程中存在着产生拜物教意识的基础,这种意识就时刻会被生产出来,因此,真正需要颠覆的是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这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真实构境。

在马克思这种方法论自觉中,我认为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性的思考;一是互文性的解读

所谓历史性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虽然哲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特征,但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有其时代历史语境,我们在揭示哲学沉思中的内在逻辑时,还要善于揭示这种哲学逻辑背后的深层历史过程,揭示出这种哲学中的历史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所有的哲学思考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能够意识到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其自身的时代问题。这种方法论自觉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来说,尤为重要。


(未完,全文共2845字,当前显示8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