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三种趋势看党的传统执政方式基础的变化

继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之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又一次强调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按照江泽民同志对理论工作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探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对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产权结构调整的多元化趋势:国家政权的传统经济基础变化

产权是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把握好产权结构调整的政策界线和历史趋势,关乎我们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稳步实施党和国家政权体制改革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凡是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第一原则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第一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产权问题,也就是说公有产权是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这一重要原则是以欧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提出来的。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没有理由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原则当作教条,因而更没有理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固守单一的公有制产权模式。

列宁尤其是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所有制结构的内在关联,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而又明确的概括。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邓小平同志在肯定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肯定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的。邓小平同志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从最终意义上说也是个财产所有权问题。不同的是,邓小平同志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渐进而且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和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这显然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所能够达到的目标。正是基于邓小平同志的这种认识,我们一方面肯定了国有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未完,全文共7753字,当前显示10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