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防范金融风险及其有序转移

防范金融风险及其有序转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融资工具不断创新,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为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引导与有效控制,缺乏有力的金融监管,国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比重居高不下;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亏损严重,业务机制建设跟不上业务的发展,多年积聚下来的问题和矛盾日趋暴露。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金融风险的相对性依然存在。在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加的今天,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潜在的威胁也日益突出。近几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日本金融风波、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发生,给我们以不断地警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市场是交换和分配的场所,它在交换和分配收益的同时,也交换和分配风险,所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也是一种风险有序的分配的机制。我国是一个市场环境很不健全的国家,计划体制痕迹在目前的各项经济运行中还很深,商业银行的贷款还非商业化。银行贷款市场成了社会、经济风险的最后转移场所,加上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信用由国家或各级政府信用支撑,所以更具有强大的积聚和推延风险的功能。

1、国企改革的结果直接影响银行信贷风险

我国经济改革时间还不长,民间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吸纳和配合国企改革,所以目前情况下要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其结果则是银行还必须来承担改革的成本。而国有企业是我国目前权利边界最不清晰的经济主体,风险和利益不为同一主体,所以风险和利益产生是极不对称的,体制性风险便是我国信贷市场上最大的风险源。

1、风险转移的市场化环境建立滞后

首先,缺乏严格规范的准入制度和及时有效地退出机制。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足以吸纳经济主体的各类风险,股市、期市、债市规模、范围还非常有限,而且,考虑各种宏观因素,政策限制还非常强大,还无法来分流和吸纳广大的民间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各类风险。再次,保险市场国覆盖的范围还非常有限,人为因素产生的风险大多数还不被保险公司购买。同时,我国法律不健全及执行体系尚不严密,往往使风险承担主体一再错位。

2、经济主体信息的接收,处理水平低下,产生风险


(未完,全文共2739字,当前显示9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