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省会东大门,争创南昌文明镇
打造省会东大门争创南昌文明镇
麻丘镇党委书记姜卫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同仁。今天,作为三届赴外地学习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年4月份,市委组织乡镇干部就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到同济大学培训,这对我们长期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同志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南昌市第二期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在班长刘荣根部长的带领和精心组织下,时刻牢记市委的要求和任务,形成了热烈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了丰富有益的班级活动,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要求严格,学风严谨。在培训过程中,同济大学培训中心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视,课程安排丰富紧凑,案例讲解深入浅出,后勤服务热情周到。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窥到了门径,受益匪浅。学习归来,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印象非常深刻,促使我结合实际,对麻丘镇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学习体会
这次赴上海参观考察,我深深体会到: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规划先行意识。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的龙头。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应适当超前,建设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确保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达到整合空间形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布局、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要有延续性,一届接着一届执行。
二是特色兴镇意识。要注重特色,注重细节。特色决定品位,细节决定成败。既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又不能盲目仿效,注重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形成特色,科学定位,做出精品。
三是和谐发展意识。要把小城镇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的生计问题结合起来,把它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先导工程来抓。不能强行搞建设,而是通过兴建小城镇,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齐驱并进,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为财政提供后续财源,让农民工作在厂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未完,全文共2978字,当前显示9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