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性化执法

范文一:论执法的人性化论执法的人性化

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08法学班李军言

摘要。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人权保障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对执法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执法观念和执法行为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等执法理念和要求逐渐为各级执法机关所认可和接受,加强对新型执法理念的研究和挖掘,对于我们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推进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人性化执法;立法保障;以人为本;改进建议

一、引言

二、人性化执法的定义

(一)人性化执法形成历史背景及认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封建历史传统的国家,封建主义遗留精华与糟粕并存,两千多年来,宗法血缘、等级特权、漠视人权、刑讯逼供、重实体轻程序等封建执法观念、执法行为模式和司法体制遗祸无穷,给旧中国广大人民套上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桎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崭新的司法体制日益朝着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方向迈进,特别是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载入宪法,这表明保护人权已经正式上升为最根本的执法指导思想。

人性化执法是一个时期以来学界和政界高频率使用和讨论的话题,也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话题,这种争议首先表现在对人性化执法概念的认识上。有的学者对人性化执法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人性化执法反映了对法治和执法的误读,反映了长期以来执法过程存在的瑕疵,人性化是法律自身的原有之意,这种提法有可能助长“人情化执法”的弊端。也有学者对人性化执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性化执法以人为主体和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理论界对“人性化执法”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权威的当属李龙教授和其学生杜晓成提出的: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遵循法律的具体规定,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的程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它集中表现为人文关怀,表现为理解、宽容、尊重、关爱[1]。

(二)人性化执法的含义

那么,人性化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是指使事物合乎人性的需要,有利于规范和协调人性的冲突。它要求以人为中心,以维护人的权利和利益为准则,满足

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将服务于人作为其价值导向,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第二,理解人的正常理性和情感;第三,尊重人、信任人、关爱人、培养人,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第四,把人不仅仅当作个体的人,还将人与群体、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第五,人是目的,不是手段[2]。

二、人性化执法的方式和价值取向

人性化执法的方式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人以人文尺度为标准对其生活的关怀,特别是对其真实的个人生活的关怀。马克思曾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因为行为就是我为之生存的权利,要求现实权利的唯一东西,而且因此我才受现行法的支配。”[3]


(未完,全文共21590字,当前显示12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