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考虑机会成本的条件有

范文一。你考虑“机会成本”了吗。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选择,能占有更多资源;但另一方面,因各种约束,我们无法掌握所有资源。选择,就是在掌握一种资源的同时,放弃另一种资源。这一不同事物之间的取舍过程用经济学术语来表达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的代价。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投资100万元办一个企业,一年的利润有10万元。这不能说这个企业赚了10万元,因为即使什么也不做,把这100万元存到银行的利息也有22500元(2010年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2.25%)。也就是说,你办企业实际上只赚了77500元,那潜在的22500元的利息收入就是你投资这个企业的机会成本。但如果你有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比如你把这100万元借给另一个很需要钱的老板(假定可以设定抵押,没有投资风险),他能给你12%的年息,这时你办这个企业就不是赚了10万元,而是亏了2万元。因为你不做事都可以赚12万元,现在这么操心却只赚了10万元。这时,那12万元潜在的利息收入就是你办这个企业的机会成本。

一位经济学者段绍译更是借助“机会成本”的原理,解释了面对全国各地邮购其书籍的读者,拒绝挂号而选择按普通印刷品邮寄的原因。不挂号邮寄100本书,按3%的常规丢失率计算,不过损失60元(3本×20元/本);倘若每次都挂号,则需300元。因而,段绍译坚持让读者收到书再付款,宁愿把书寄丢也不挂号。

“机会成本”在我们日常生活决策中比比皆是。同样一笔钱,投给了农村,就不能投给城市,投入城市的钱获得的收益将成为投入农村收益的机会成本,反之亦然。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又如,对吃饭而言,花费的时间即其机会成本。正因为如此,邀请美国股神巴菲特吃午餐的成本就非常高,巴菲特2010年的午餐就拍卖到了262万多美元的天价。

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有多种使用的“机会”,当用在某一方面时,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对中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价。1998年,段绍译担任了某品牌石棉瓦的地区总代理。当时的石棉瓦单价10多元,每块质量有10多公斤,本着机会主义的逻辑,考虑到一间仓库的年租金至少要6000元,而马路边销售的广告效应极好,段绍译毅然忽略部分产品被偷造成的小额损失,选择把大批的石棉瓦摆放在大马路边销售。10多年的实践证明段绍译的确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把石棉瓦堆放在马路边销售每年被偷的货值都在1000元以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临各种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面临各种选择,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就必然要考虑选择的机会成本,并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只有选择方案的收益大于其机会成本,这个选择方案才是正确的。在家庭理财和企业投资等经济决策过程中,只有当这项投资回报率大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才应该选择投资。就读大学而已,从一般统计来看,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群的工资收入绝大多数要高于只受过低水平教育人群的工资收入。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读大学的机会成本高于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因此会选择读大学。


(未完,全文共22048字,当前显示13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