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浪淘沙夜雨梁寅

范文一。浪淘沙夜雨赏析广一模诗歌阅读《浪淘沙。夜雨》赏析两篇

梁寅:明代名学者

梁寅(1303一1390)字孟敬,号石门,新喻县(今新余市)人。世代务农,家贫,自幼聪慧,读书刻苦,“淹贯五经百氏”,屡次参加科举,均名落孙山,于是弃功名。元末,征召为集庆路(治今南京)儒学训导,两年之后辞官归乡,隐居讲学。明洪武二年(1369)下诏,召集全国名儒修述礼乐,年已60岁的梁寅在应征之列。在礼局中,以议论精审、笔力雄健为同僚佩服。次年礼书修成,以老病辞归。洪武三年八月,受聘为明代江西首次乡试考试官。晚年在家乡石门书院讲学,四方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

梁寅在理学上以孔孟“明人伦”为核心,继承程朱,认为纲纪伦常、名分等级是永恒不变之“道”,即“天理”,而人之本性又属“五常备具”,希望通过教育实现“天德王道”之治。邻居之子初入仕途,请教居官之道,梁寅回答:“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又问天德、王道之要,梁寅笑言:“言忠信,行笃敬,天德也;不伤财,不害民,王道也。”著有《周易参议》12卷、《尚书纂义》10卷、《春秋考义》10卷、《石门集》4卷、《宋史略》《元史略》各4卷、《集礼》50卷、《策要》6卷,另有杂著《髦言》《论林》《辑训》《类礼》《宋论》《搜古集》《格物编》《春秋丛说》数百卷。今存其文集《石门集》。

浪淘沙。夜雨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之一:

这首小令写“夜雨”,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惜花之情,情形融合,风格悠远。首二句“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不蔓不枝破题而入,从“夜雨”写起。“泉声”可见雨势之大,“寒透”标明天气之寒。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如山泉泻地,哗哗作响,寒气透入稠密的窗棂,四处洋溢。雨声喧哗,寒气逼人,词人不由满怀愁绪,难以成眠,乃写下一句“愁如百草雨中生”。以草喻愁是本人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此之前不乏佳作,如贺铸《横塘路》(《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等喻闲愁。此处以“百草”喻愁情并非因袭,一场春雨,催生百草,乃是自然中常见之景,词人的愁绪如百草在雨中萌发,妙在即景言情,情形相生,生动自然。接下来“谁信”二句继续写愁情以申足词意。夜雨滂沱,声声入耳,这一夜词人犹如作客旅店,睡不安枕,勉强入梦后,恍惚间又被惊醒。“谁信”,谓难以置信。“好梦”指什么,词人为罕救蓑雨而惊梦。这些都没有明说,从而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换头“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二句承惊梦而来,一语破的,点明题旨。原来词人之所以会“愁如百草”“好梦先惊”,其缘由就在于担忧无情的夜雨使花儿凋谢,零落成泥。结果如何,只要等到天亮


(未完,全文共17311字,当前显示11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