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工农武装割据

来源:中国台湾网

“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有些同志甚至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而详细的回答,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两年后,陈寅恪为纪念这位国学大师,写下了《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迅速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极为热衷的座右铭。陈寅恪这篇碑文,概括了王国维先生的文化人格,同时也是陈寅恪自己思想的集中表达,以其标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起草了《前委致中央的信》,信中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踪,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这封信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十六字诀”,也是“十六字诀”第一次见诸于历史文献中。

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宁都县小布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会前,毛泽东亲笔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从此,这句口号成为红军游击战术最根本的精髓。

“中国科学化”


(未完,全文共21340字,当前显示13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