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西方教育差异

——《刮痧》观后感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想必对于正在学习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我们《刮痧》这部影片不会陌生吧,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很好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除了看到这部影片主要反映中美之间对中国传统医疗刮痧存在分歧之外,还有没有从影片中的小细节看出些什么呢。

记得从小我很淘气,可以说干尽坏事,记得有一次以病因请假为由逃课去游戏厅,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居然给家里打电话问是否是真的,母亲说我去上课了,老师说没有来,于是母亲告诉父亲说我又没去上课,父亲说肯定去游戏厅了,当我玩的正起劲时,父亲冲了进来,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我一顿,可以说我是很怕父母的,被打后我再也不敢去了,虽然当时恨他们,可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父母其实是爱我呢。我想这样的类似经历大家都有,而这部影片呢也有,大家还能想起那“三记耳光”的片段吧,的确,这个小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它却反映了中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在影片5到7分钟的时候,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打架,原因是昆兰的儿子对丹尼斯说他爸爸是个笨蛋。大同要求丹尼斯道歉,丹尼斯拒绝,遭到了大同的一记耳光。这记耳光不仅重重地打在影片当事人的脸上,更重重地打在欣赏这部影片的每一个人脸上。由此,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中西家庭

教育差异的思考。的确,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儿子先动手打人,事后又不肯认错,在双方父母在场的情况下,父亲打儿子一巴掌的“给对方面子”这可以理解。另一方面,“打是亲,骂是爱”一直就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一句古训,说的是因为关心所爱的人,对他的错误行为加以指正的方式,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但是错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对方并不是中国人,人家不理解你的行为。在西方国家,拿许大同的朋友兼上司昆兰来说,他的观点是小孩子间打打闹闹在所难免,父母何必大动干戈,许大同打儿子就是不对,说“给他面子”只是幌子而已。西方人把人身权利看得重于其他,认为那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更何况对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他们从来就不会认为打和骂与亲和爱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的家庭教育里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字眼。

中西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不言自喻,总的说来表现为:

西方家长从日常行为中对孩子(0~18岁)进行教育,更注重从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教育,看重的是对孩子在成人前礼貌、品行道德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小孩子做错事,这真的很正常,但西方家长从小就教育他们做错了要和别人主动道歉。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做人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

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21541字,当前显示12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