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在西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而蓬勃展开。在中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问题也开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评价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一是从没有考评和奖励的平均主义转向以政绩论奖惩的绩效主义;二是从以德和政治表现为关注点的政治鉴定转向以工作实绩为关注点的绩效考评。

一、绩效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的原则

指标是评估的具体手段,指标可看成是维度的直接载体和外在表现。公共部门可参照同一评估维度,但不同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可有很大的不同。以什么样的指标去考核政府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绩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要测评政府绩效,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没有绩效指标体系,政府绩效测评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绩效指标体系是政府绩效测评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评估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衡量的指标体系。

总的来说,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客观全面的原则。绩效指标的制定要周密、合理、客观,要能涵盖政府的重要绩效。二是一致性原则。要真实地反映政府绩效,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政府各部门、上下级之间在指标的数量、范围和权重方面必须协调一致,充分沟通。三是“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绩效具有多维性,因此,绩效评估的指标应既有硬指标,又有软指标。所谓“硬”指标是指可量化的指标,其中以经济审计为主要内容和评估的主要途径;“软”指标是指难以具体量化的公众满意度,其中以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途径应是中介组织进行的社会调查。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呈现泛经济化趋向,过度追求经济指标

由于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迫于内外各种压力,作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现代化——经济发展,被赋予了远远超乎早发国家之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果现代化被扭曲为经济现代化,而经济现代化又被进一步简单化为“工业化”,“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说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词。后发国家有别于早发国家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他社会本身的现代化动力不足,急需现代化取向的政府运用政治和行动力量强行启动现代化进程,因而组织、推动、引领现代化建设往往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职责。这两方面的逻辑合在一起,使政府对公共行政的经济绩效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政府机关作为引导社会发展的权威组织,为了贯彻基本路线,提高政府的绩效,建立层层经济目标责任制度。政府机关绩效评估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经济增长的绩效评估,考核地方各级行政首长并以此为依据决定他们的升迁任免。


(未完,全文共7305字,当前显示11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