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律论文

人民陪审员职权重新定位实现陪审员制度价值目标

【摘要】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多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对促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预防司法腐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至今,学术界和司法界对该制度的存废争论仍然存在,本文就人民陪审员职权定位与司法实践中的矛盾加以分析,认为人民陪审员不同于职业法官,不应赋予他们过多的司法权力,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权力不可能被真正地、正确地行使,反而有害于其正常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陪审员职权重新定位陪审价值实现

实行陪审制度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体现司法民主,是社会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实行陪审团制,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实行参审制。我国的陪审制度就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

一、当前在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首先是有利于弘扬司法民主。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司法事务是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公正。同时,通过人民陪审员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说服当事人息诉服判,及时化解纠纷,提高司法工作效率。第三是有利于保障司法廉洁。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群众,他们参与审判,对于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司法公开,在合议庭内部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保障司法廉洁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是有利于增强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司法具有权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人民陪审员大多在群众中间享有较高威望,他们参与审判,有助于增强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信任度,使得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形成确信,进而自觉履行裁判确定的义务;人民陪审员在实际参与审判的过程中,对法院工作会有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通过他们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工作的真实情况,消除社会上对法院审判案件中的猜疑和误解,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检索及原因简析

20xx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在全国法院实施,它的公布和实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无论是人民陪审员的人数还是案件参与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现行人民陪审制度实行中依然存在的陪而不审、参与度不高等一些弊端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领导认识不深入。认为审理案件是法官的事情,陪审员参加与否关系不大,难以为陪审员履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基层群众认识不深入。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了解程度还不高。三是法官认识不深入。少数法官认为陪审员法律知识和庭审水平有限,忽视人民陪审员作用。

2、“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较大程度上存在。一些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敢大胆参与审理,发表个人意见,而仅把出庭作为一项义务。多数情况下,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时缺乏独立见解和审判,而只是附和法官的意见,形成事实上的陪而不审。


(未完,全文共4759字,当前显示14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