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肉搜索法律论文

人肉搜索之伦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发生,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从道德与法律的二维角度看,它既是一种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法律的舆论监督机制,同时又演变成一种侵权行为,它究竟是维护了社会正义还是侵犯了他人隐私,无论是在现实的道德、法律,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所以,本文力求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论述人肉搜索的是与非。

关键词:人肉搜索;道德;法律;伦理

一、引言

从21年开始,一个新颖的词汇走进了我们的视线,然后又随着26年的"虐猫事件"红遍网络,接着在27年1月的"周老虎"案件中红遍大江南北,那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通过不断的变换关键词,千方百计的搜出与被查人物有关的信息,是所谓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

在如今网络飞速发展时代,"人肉搜索"的案例已不胜枚举。显然,它已经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揭露丑恶,弘扬社会正义与维护道德秩序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当的负面效应。它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游走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围绕在其周围的总是不停地争论,褒扬,贬斥,莫衷一是。当前,如何引导和规范人肉搜索已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但其独有的文化特征与伦理蕴涵却惜以笔墨。本文拟就人肉搜索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伦理加以反思,从伦理视角就规范"人肉搜索"提供相关建议。

二、人肉搜索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反思

(一)、"社会公德"与"法律"之间的权横

伦理道德不像法律规范那样具有强制性,违反道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被法律所惩罚,这就是为什么在"人肉搜索"事件频发的几年中,实际上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却寥寥无几的原因。道德强调的是自律,但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价值观、世界观等,难免会造成不一样的道德观念。康德的最高道德原则说:"只按照你能同时意愿也能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普遍法则的那项格律去行动。"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不再符合普遍法则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认真的重新审视一翻呢。

众所周知,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法律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在网络的虚拟环境里,这些却被完完全全的践踏了。当一些人游走在法律的边界时,该由什么来阻止其恶化。笔者看来,只有道德了,特别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它倡导的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可在频频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中,从一开始的发帖到千万网民指声谩骂,再到事件当事人被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无一不违背着我们的社会公德。一些人打着"正义"的旗帜,肆意的践踏着他人的隐私以获取声望甚至金钱,而一些"被搜索者"至今仍无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正是"人肉搜索者"正是这样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所谓的幸福和正义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逐渐偏离道德轨道,超越了维护正义的界限而触犯了社会公德,乃至于法律的的底线。


(未完,全文共4261字,当前显示12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