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法律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法治化探索
摘要。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老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大军和城市化进程的主力。本文拟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动因,深入探寻其在该进程中所产生的诸多利益诉求,并试图以法治化手段改变其利益诉求所面临的现状,以期实现其城市化进程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利益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首次官方提出是在20xx年,但学术界及官方至今未对其有统一的界定,笔者采用的是学者段雨欣的观点,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年龄一般在18岁到25岁,出生以后就上学,离开校园之后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青年。(2)从成长环境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两类情况:一类是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类是随父母在城市出生或成长。(3)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老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大军的主力,而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也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焦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动因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农民工的城市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背叛和抛弃,(4)可为何仍有无数人背井离乡、奋不顾身地挤上城市化的道路呢。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是在“推”与“拉”的交叉下、一个充满憧憬与无奈的社会进程。
(一)农村的推挤
虽然是农民身份,但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对农村的留恋已少得可怜,迈向城市化的脚步却显得那么坚定。
1.农村发展的落后促使了逃离。由于农村出行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服务缺失、文化教育商业环境落后等,这些年轻人在农村感到诸多不适应。(5)他们不再甘心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和命运,较高的教育水平,成为其闯荡、拼搏的“资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瘠不断推动着流动。
2.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解除了束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得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解除了劳动力身上的枷锁,使其可以自由流动,有了更多选择。
3.乡土情结的淡薄削减了牵绊。对于农业、土地等已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熟悉。对家乡乡土文化和制度性身份的认同感减弱,对农村的一些传统和习惯淡漠,(6)这些都彰显其乡土情结日益淡薄,与农村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城市的诱引
城市高速的发展、丰富的资源、多彩的生活等,汇集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持久地吸引
着农村的新鲜“血液”。
1.体面职业成为主要诱因。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属于发展型农民工。(7)第一代农民工为了求生存,往往集中在最苦、最累的建筑业、制造业等生产第一线,而其已由经济型转为生活型,职业选择也逐渐由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二产业向以销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8)
2.地位提升成为隐性动力。打工挣钱只是外出的部分目的,他们更多的是想融入城市、摆脱“二等公民”的帽子,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农民”这个身份就代表着落后和被歧视、被排斥。
3.多彩生活消解了回流意志。在他们眼中,城市就意味着先进、意味着繁华、意味着多姿多彩,而农村生活则落后、单调、枯燥,难以忍受。在先进文明信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9)
二、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现状分析
动因即是目的,城市化的动因也暗含着在该进程中所欲获得的利益诉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时代性、多样性,但却面临着表达和实现困境,这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也困扰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一)在城市生活的利益诉求
在城市生活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且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在苦苦的执着追寻中却无法忽视城市生活本身的巨大压力。
(未完,全文共5885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