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市场机制的缺陷

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12期

市场机制曾经被认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率的机制表现说明。但是,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现实表现说明,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总是存在着某些缺陷。即使是现实中最完善的市场机制也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什么如此呢。本文拟对其主要原因作一扼要分析。

一、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条件是市场的完全竞争。但是,完全竞争市场所要求的原子型企业结构、企业自由出入、资源充分流动性、信息完全性等条件在现实中是无法满足的。现实中的市场结构总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总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垄断因素。而垄断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从而使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垄断引起的效率损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垄断引起资源配置无效率和资源利用无效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市场机制充分灵敏地调节着各种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使社会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之间达成均衡。如果发生资源配置失衡,价格机制将使资源退出相对过剩的部门,流入相对不足的部门,从而自动地恢复资源配置均衡。但是,垄断的普遍存在,使得许多行业的大企业之间能够通过合谋、默契、价格领导和卡特尔等手法来控制该产业的价格,从而使价格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实地反应稀缺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而严重地削弱了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结果,垄断价格将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具体地说,一方面垄断可能会导致某些部门资源相对过剩,例如,假定彩电行业现有30家规模相同的且拥有最优生产规模(比如产量20万台彩电)的电视机厂,其年总产量为600万台;但彩电市场的需求量只有500万台,因而只需25个最优规模的电视机厂就可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彩电市场必然供过于求。在价格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彩电价格必将下跌,从而导致某些厂家转产或退出该行业,实现彩电市场的供求均衡。但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各垄断厂商均不想冒退出该行业的风险,于是他们之间可能会达成维持价格、限制产量以避免竞争的协议,这样,那些本该退出该行业的资源被保留了下来。这时,各企业均开工不足、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垄断可能会导致某些部门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因为垄断使得新的厂家难以进入,于是这些垄断企业就可以按寡头垄断价格出售产品,享受超额利润,对消费者剩余造成了损失。这两方面均是资源配置无效率的典型表现。

垄断引起的资源利用无效率是指,即使在资源实现了均衡配置的情况下,垄断也会造成企业内部生产能力的非充分利用而导致效率损失。这种无效率情况被哈维·莱本斯坦称为x无效率。他将x无效率归因于动机低效率和信息传递的低效率。


(未完,全文共21868字,当前显示10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