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皇岛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思考我市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通盘考虑。
一、当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三农”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蔬菜、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使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向合理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
我市“三农”的状况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失衡。
(一)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其代表。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公共品供给政策,多年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国家财政强大投入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好,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强人意。我市的城市区和外市相比较,其现代化水平并不比发达市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发达市,越来越像“花园”城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全市2.5%个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不是通沥青(水泥)路,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还有64.7%的村庄没有用上自来水;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几年,由于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导致农村的传染病出现了扩大蔓延趋势。近几年,农村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其中许多是由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造成的,例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等。
(二)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不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从1990年到20xx年,城市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按道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民间资金向城市快速流动是必然的,因为城市的投资空间大、机会多。但是,在资金流动中,如果政府利用非市场力量,过度刺激民间资本向城市转移,人为造成农村投资偏枯,势必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三)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自199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资源要素也加速向城市流动,比如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低廉的价格,以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强制征调到工业和城市里,数以万计的资金也通过金融系统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的形式从农村流向城市。
(未完,全文共12360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