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通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利率政策效应来影响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为国外金融业在不断研究的主题,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已取得了不少发展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探讨和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是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它的传导机制一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首先,我国对利率目标的确定和调整具有相当程度的短期性,只重利率调节利益分配、减轻企业负担等财政化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场传导作用(如储蓄———投资———消费的转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各项法定利率,各金融机构只有遵照执行,而其自行确定利率标准的自主权很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应。
(未完,全文共3005字,当前显示8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