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两大要素
范文一:气候与大气作者:姚昆仑
百科知识2000年05期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科学家从人类文化生态学研究中逐渐建立起了一门学科——环境考古学。60年代,欧美的一些学者提出考古学不能仅以单纯的出土器物作为研究目标和方法,还应注意“考古学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了考古学与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开展有意识的、系统的探索。目前,环境考古正逐渐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热点。简单地说,环境考古学是将考古学、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分析古代自然环境因素来认识古生物出现和灭绝的原因,探讨古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和制约人类的进化和生存,而古人又如何在适应生存、发展的同时,来影响和改善环境的,从而试图对古代自然环境状况和人类行为的相互关系作出全面、具体的阐述和解释,为把握和改善今天所处环境与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了解古代的空间。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动植物形成聚落生态和非生物的地理(地质)、气候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因此从各个不同地域环境入手,从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生态与小气候的方面去认识古代人类,会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情况;二是了解环境变换与时间流逝的关系。地球诞生以来,经过46亿年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同地域环境的变化是不一致的。有的地方往往在一段漫长的时间内环境的变化极其缓慢,但有些地域环境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变,如局部火山爆发、大地震、洪灾、外层空间陨石撞击等。如地球发现的一些已经灭绝的古生物化石,古代废弃的遗址,很多就是环境变化造成的,需要去揭示生物和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采取对策,比如迁徙路线、新环境选择等;三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除了适应环境之外,还能够利用环境,影响环境和改造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是人类诞生以来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会引起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局部环境的变化;四是环境的今古变化。英国有位学者提出过“均变说”,认为地球的变化古今一致,现在是认识过去,打开远古之门的钥匙,地球过去变化可通过现代科技知识来解释,如人类对火山沉积、灾变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的理论等。
研究古代环境的变迁过程,依靠文物与文献资料远远不够。因为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不过几千年,从中获得的信息极其有限。现在,自然科学理论及技术方法已在环境考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理论主要有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土壤学、动植物学、地球化学、水文学、天文学等。如利用地质学的地层学原理来区分时间先后和文化层的成因;用沉积构造研究解释古遗址中诸如土地沙化、地基塌陷等水土变化过程;利用动物学理论来研究史前遗址中人类与动物群的共生关系以及气候、植被、家畜饲养等;利用天文学理论来考察古代天文环境事件对人类的影响等。技术手段有碳—14断代法、同位素分析法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环境探索方面的一些进展。
气候变迁与生物存亡
(未完,全文共21447字,当前显示12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