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化贬值与文明恐慌:春节回想思考

一、现象:节日的报道

春节回乡本是件温暖、喜庆的好事,但今年多篇关于回乡见闻的负面报道屡屡刷屏并占据媒体头条,发人深思。这些消息或真或假,或肤浅感性或思辨理性,都共同反映当下以“家族”观念强烈而闻名于民的中国人,对自己根之所在的农村产生了深深的恐慌。中国人敢上天下地,用繁华的欧美炫耀身价,以荒蛮的非洲夸耀英勇,却不敢回乡哪怕一个星期。这种宁愿出国也不敢回乡的症结与其说在于现实上的艰难困苦,不如说在于观念上的标签化与妖魔化:在追求现代化的当代,中国农村因其被甩出现代化潮流的状态而被贴上贫穷、落后、困苦乃至于低等的符号,反映出以“文明”自居的城市居民对不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农村环境的不适与排斥,可称之为文明恐慌。

在中国,城市人口往农村的迁住是短暂的,农村人口往城市的迁住却是长期的,由此产生与文明恐慌交相辉映的另一个问题:文化贬值,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在价值信仰体系上被破坏、颠覆,在心理上陷入迷失、自卑、自我压抑,而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奇装异服、暴戾、敌视。我们常常看到进城青年吊儿郎当地在地铁上拿着苹果手机在刷屏,常常听到实业家们批评90后、00后的产业工人难以满足、喜欢跳槽,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再次重现。卡尔·波兰尼指出,“他们堕落的真正原因正是在于他们生活在‘文化真空’中……他们在厌倦中渐渐死去,或者在放荡中浪费他们的生命和财物”。原因在于,“人们为之工作和奋斗的目标是由文化决定的,而不是机体对诸如单纯食物的匮乏这样一种外在的、未经文化决定的情境的反应”,而现实正“将原始民族从它的传统道德中连根拔起”。

这些现象也许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历史上曾经发生;但是,卡尔·波兰尼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这些现象却重现于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仅此就足以使我们不能再假装视而不见。

二、反思:今天的农村

首先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指标和表征就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物质财产,而非似乎虚无缥缈的文化。正如卡尔·波兰尼所言,资本主义的后果是“一种文明竟然会被一系列没有灵魂的制度的盲目行为毁灭掉,而且这些制度的唯一目的仅仅在于让物质福利自发增长”。提高物质生产效率需要的是庞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规律的生产节奏、确定的产生结果与高度聚集的生产要素,这与分户劳作、季节性强、依赖自然、要素分散的农业文明是根本不容的,尤其是与中国传统上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内向型农耕文明不相容。因此,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农村都经历了被掠夺、撕裂从而凋敝、堕落的过程。


(未完,全文共3786字,当前显示10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