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五四”文艺理论新传统基础上“接着说”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如果从1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不久之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算起,已历尽百余年。诚然,在这百余年之间,有过“全盘西化”的提法,有过以西方文论的马首是瞻的人物,有过西方文论名词轰炸的时刻,至今仍有一些年轻的或不大年轻的学者亦步亦趋追赶西方的文论浪潮,这个事实不容回避。但也有比较客观评介西方文论的著作,把西方文论的术语、概念经过我们的改造,变成中国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百年现代文论的主流是随着中国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它对西方文论话语的取舍,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取舍,都与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状况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根”在中国的现实及其发展中,在中国文学的实际及其发展中。可以说,从梁启超、王国维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宗白华、朱光潜、冯雪峰、胡风、杨晦、黄药眠、何其芳、钱钟书、王元化、蒋孔阳、李泽厚等,再到“文革”时期被批判而活跃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所谓“黑八论”的作者,诸如秦兆阳、巴人、周谷城、钱谷融等,再到新时期开始后中国当代新文论形态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立意做本土化的中国现代文论的。不难看出,中国现代文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尽管可能我们较多地借用了西方的一些文论术语,但其内涵已经根据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正在发展的现实和中国正在发展的文艺实际而具有中国的特色。如真实性、典型性、审美、再现、表现、形象、形象体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思维、审美意识形态、艺术生产、思想性、艺术性、内容、形式、鉴赏、接受美学等等术语,由于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用以说明和分析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现代文学,它们的本土化特征是很明显的,也是多数人所认同的。


(未完,全文共3543字,当前显示7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