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一直都很引人瞩目。在经济方面私营经济的再生打破了公有制经济的一统天下;在社会结构方面,私营企业主的出现更是引起很多争论。它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它的现状如何。它和社会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关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需要真正拿出一些数据来才有说服力。从1993年起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在1995、1997、20xx和20xx年分别作了五次全国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得到了极为丰富的调查数据,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
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再生和发展
在1949年以前我们国家有两种国内的私营企业。一种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那么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呢。官僚资产阶级产生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1949年没收的官僚资产阶级财产共有2858个单位,其中的生产工人只有75万人,但是它们已经占到当时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当时也仅有不足一百年的历史。一部分是手工业工场引进了新式机器慢慢做大形成的。另一部分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时,出现了一批民办官助、民办官督的企业。第三部分就是一批当时的地主、官员办起了新型资本主义工商业。1949年以后私营企业陆续开始公私合营,到1956年12.3万工业户(拥有工人164万)、402万商业户(从业人员662万人)全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至此在中国大陆上不复存在。当时被划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有86万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又把其中70万人区别为小商小贩,因此真正原民族资产阶级仅为16万人。
一、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首先是农村大包干,家庭手工业、副业越做越大,雇用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雇工大户”;其次是城市里随着知青回城、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一部分人开办了个体户,其中有些规模逐渐做大,也出现了“雇工大户”。对此,邓小平主张先“看一看”;1987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到1988年修宪,明确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开始在国家统计上单列了“私营经济”项目,当时私营企业有9.1万户,投资者21万人,雇工人数241万,注册资本84亿元。进入90年代以后,有几个年份对于私企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对于私营经济的发展是一大鼓舞,大大加快了私企户数增加的势头;1995年税制改革,私企纳税属于地税,越来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这就有力地、静悄悄地改变了许多地方当局对私企的态度;1997年“十五大”宣布“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据此再次修宪,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20xx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党的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可以参加执政党,又明确了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正是在党和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下,中国的私营经济如同“凤凰涅槃”般地得到了超常的恢复和发展。到了20xx年底,私营企业已有243.5万户,投资者623万人,雇工2787万,注册资本24756亿元,分别是19**的27倍、30倍、12倍和295倍。
二、目前中国私营经济的分布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未完,全文共12640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